北京科技赋能推动食品全链条监管
栏目:公司优势 发布时间:2025-09-13
     9月11日,以“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”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在京正式启动。记

  

北京科技赋能推动食品全链条监管

  9月11日,以“尚德守法 共享食安”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在京正式启动。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,近年来,北京市始终以“四个最严”为根本遵循,从源头管控到全程监管、从产业创新到社会共治,系统构建高标准食品安全体系,持续筑牢食品安全防线。

  在源头管控方面,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,目前已建成1100余家标准化基地,年产优质农产品118万吨,占全市“菜篮子”产品总量的46%。同时,全市绿色有机认证主体超500家,年产量超40万吨,较“十三五”时期提升85%以上,“绿色标签”农产品日益丰富市民餐桌。

  在创新监管手段方面,依托“北京农安宝”小程序,北京市创新实施“一户一码”智慧监管模式,实现农产品从种植到上市的全流程可追溯,相关经验已在全国推广。针对食用农产品安全风险,北京市还常态化开展重点品种药物残留攻坚治理专项行动,全面开展食用林产品质量安全追溯,实现樱桃、苹果、蜂蜜等主要食用林产品追溯体系全覆盖,筑牢从田间到货架的安全防线。

  针对校园食品安全,北京市创新推行“中央厨房+微厨房”模式,通过净菜直供、集中配送等方式,减少食品制作环节和接触人员,降低安全风险。全市74家校外供餐企业摄像头已接入市场监管系统,运用AI技术精准识别风险。

  北京市率先开展“穿透式”大型食品销售企业体系检查,强化跨区域风险防范,推动京津冀食品安全监管协同发展。通过“铁拳”“昆仑”等专项行动,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,形成有力震慑。

  在创新赋能方面,针对餐饮店开办流程繁琐的问题,北京实施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改革,整合消防、水务、市场监管等多部门许可事项,审批时限从52个工作日大幅压缩至10个工作日,企业办事效率显著提升。此外,北京市还寓监管于服务,积极支持地铁、公园、博物馆等场所开办便民餐饮,让群众在出行、休闲时也能便捷吃到放心餐。

  在共治共享方面,近年来,北京市搭建起多方参与的沟通协作平台,引导行业协会、科研机构、新闻媒体、消费者共同参与食品安全治理,逐步形成“政府主导、企业负责、部门协同、行业自律、媒体监督、公众参与”社会的共治体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