果糖(Fructose),是一种单糖,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,也是饮食中仅次于葡萄糖的第二丰富的糖类。果糖具有口味好、甜度高、升糖指数低等优点,因此一度被认为是“健康糖”,被广泛添加到饮料和食品中,以提升口感。例如大家经常喝的奶茶等饮料中加的糖,就以果糖为主。
在过去 50 年里,果糖的消费量大幅增加,主要是由于高果糖玉米糖浆被广泛用作饮料和超加工食品的甜味剂。过量摄入果糖与高血糖、肥胖、2 型糖尿病、脂肪肝以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,还有研究显示,过量摄入果糖可能增加结直肠癌、胰腺癌、卵巢癌、肝癌等癌症的发病风险,并与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。此外,还有一些研究显示,过量摄入果糖还与焦虑症有关,尤其是在青少年中。
然而,果糖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,其是否能够直接调控获得性免疫,尤其是 T 细胞免疫,仍缺乏足够的研究。
该研究表明,高果糖摄入通过诱导代谢重编程促进辅助 T 细胞 Th1 和 Th17 的生成,从而加重炎症,而补充常用的降糖药物二甲双胍能够逆转这一影响。
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,人类的糖类(尤其是葡萄糖和果糖)的摄入量显著增加。而过量摄入糖分已被证实与肿瘤和炎症性疾病相关。果糖可直接介导天然免疫反应,但其是否能直接调控 T 细胞免疫,目前仍不明确。
在这项最新研究中,研究团队发现,高果糖摄入会通过促进辅助 T 细胞 Th1 和 Th17 的生成,加速炎症性肠病(IBD)的进展。
具体来说,果糖通过谷氨酰胺代谢依赖的通路增强雷帕霉素复合物 1(mTORC1)的激活,从而直接促进 Th1 和 Th17 细胞的分化。活性氧(ROS)诱导的转化生长因子-β(TGF-β)激活也参与果糖驱动的 Th17 细胞生成。
此外,该研究还发现,常用降糖药二甲双胍(Metformin)可通过抑制 mTORC1 活化、减少活性氧(ROS)介导的 TGF-β 激活,进而逆转果糖诱导的 Th1 和 Th17 细胞生成,证实了二甲双胍可作为一种体内治疗药物来缓解高果糖摄入引发的 T 细胞炎症及结肠炎加重。
总的来说,该研究揭示了高果糖摄入通过直接增强 T 细胞免疫,破坏免疫稳态并加剧炎症性肠病(IBD)这一之前未被认知的副作用,同时表明来二甲双胍是逆转长期高果糖摄入所致 T 细胞免疫失衡的潜在疗法。
该研究表明,在生命早期摄入过多果糖,会损害小胶质细胞(大脑中的免疫细胞)的吞噬作用和神经发育,因此,小时候摄入太多果糖可能会直接影响大脑发育,从而增加将来患焦虑症风险。
该研究表明,果糖有助于体内的肿瘤生长,但癌细胞通常缺乏代谢果糖所需的酶,该研究发现,肝脏将膳食果糖转化为脂质并进入血液,癌细胞利用这些脂质以制造细胞增殖所需的膜。也就是说,肝脏通过将膳食果糖转化为脂质,来为癌细胞的快速增殖供能,从而间接促进肿瘤生长。这一发现可能为许多不同类型的癌症的护理和治疗开辟新途径。
该研究发现,果糖抑制 M1 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(M1-like tumor-associated macrophage,M1-like TAM)的极化,进而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。有意思的是,果糖对于巨噬细胞极化的抑制作用并不依赖于其下游代谢物,而是通过直接促进己糖激酶(HK2)和肌醇1,4,5-三磷酸受体Ⅲ型(ITPR3)的相互作用。该研究揭示了果糖发挥功能的新机制,果糖本身可以作为调控巨噬细胞极化的信号分子。
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,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,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,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。